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目前我国亟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配备辅助器具和防走失装置等设施。支持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支持300个左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机构、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支持城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设施。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等。对于中国而言。老龄化成为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对各年龄段人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60岁以上人数占比18.13%,且在未来十年,将会有15.31%的人口到达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并且目前我国家庭组成结构主要为“4+2+1”,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养老负担,养老行业的发展备受挑战。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推行“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从这一模式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会成为重要的补充。随着养老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的2017-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养老机构服务机构和设施在快速增长。特别在2019年,养老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快速增长,这与国家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政策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