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银行养老理财悄然“下架” 产品设计应完善养老功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个人养老金融需求上升和养老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重大发展机遇,特别去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扎堆布局养老理财产品市场。

  近日有消息称,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不能含有“养老”二字。下一步,若发行含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必须获得监管部门认证。

  银行养老理财悄然“下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去年以来,银行正在加快推进开发养老理财产品的步伐,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纷纷扎堆布局养老理财产品市场。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季度,市场上共发行了养老型理财产品179款,其中有65款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除54款来自国有控股银行外,其他11款中有10款来自宁银理财、1款来自光大理财。发行数量上,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款。

  记者走访发现,去年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领域——养老理财产品近日在销售端悄然“下架”。

  在多个银行网点,对于养老理财产品,客户经理们却很少主动推介。在一家早已推出不少养老理财产品的国有银行网点,记者询问养老理财产品销售情况,客户经理随后表示“现在银行没有这种理财产品”。另一家银行人工客服答复称,目前银行仍有养老理财产品,不过产品名称已不再使用“养老”字样。

  此外,记者查询中国理财网,在理财产品频道中进行检索,并没有发现有关“养老”关键词的理财产品。

  产品设计应完善养老功能

  “理财经理推荐的一款养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是3年,业绩比较基准在4.6%~5.5%,除了收益率高点,与其他理财产品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一位买过银行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表示,尽管常去的几家银行都有提出养老理财产品,选择范围还比较多,“但产品几乎雷同,看不出‘养老’体现在哪儿?”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分析,市场现有的养老型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87.2%和94.0%,资产投向集中于高流动性、短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缺乏竞争力,与现有普通理财产品的区分度不大,导致养老理财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

  针对当前各类“养老”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曾公开指出,市场上所谓的一些养老金融产品,名字上冠以“养老”二字的金融产品、投资产品比较多,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养老的特征,都是一些短期的投资工具,与其他理财产品、基金投资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