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幸福“夕阳红”,高港推进上门服务与居家养老深度融合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3-30
|
3260 次浏览
|
分享到:
和养老院相比,“虚拟养老”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主要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一个,只有服务。因为虚拟养老本质上就是政府和地方企业合作下的一种类似于家政服务的养老机制,因此老人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话或者互联网的方式联系到工作人员,有需要就会立刻上门,同时还会分阶段和时间告知养老政策和福利的各种变化,提醒老人第一时间享受优惠政策。附加的收费项目还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可供老人使用。
第二个,信息化支援。这就是在老人被纳入到养老院后,相关的档案和老人的需求会被快速建档,方便机构和从业人员能够最快掌握老人的实际情况。在当前社会,信息驳杂导致不少老人非常容易被骗,子女也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有了这样的一个半带着地方政府背景的机构,老人的信任度会提升很多,也就不容易受骗。
第三个,上门服务。对于老人来说,电话其实还远远不够,服务的实际素质和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针对这一点,虚拟养老院除了电话专线外还有完备的监督服务机制,返电做满意度调查也是服务的一环。
第四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老人可以居家养老。无论是养老院还是其他养老社区,总不如自己家来的亲切,如果周围还有几个好友的话明显更加让人放松,对于子女来说也更加方便。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老人首先得能够使用通讯或者有正常交流的能力,其次这对于地区基础建设的要求很高,毕竟养老设备和专业的人才目前国内还太少,因此适应的人群其实也应该有所分别。
适合这种养老院形式的有三类,第一类是没有经济收入的,相比养老院来说,虚拟养老院的服务费用更低,政府每月的补贴足够老人叫相关的服务,部分地方甚至还会按照老人的需求次数给企业补贴,这是激励社会养老的一种方式。
第二类是包括科研工作者在内的一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人,这些老人本身的经济条件有限,而且人数相对较少,地方政府能够负担得起,国家也会定期给予各种补贴。
第三类则是针对生活条件或者有收入的。因为企业本身也需要赚钱,仅靠政府补贴显然不可能长期支撑一些医疗资源的供应,通过一些额外的收入能够最大限度避免企业出现各种经营问题。
目前,“虚拟养老院”的全国性试点已经进行了三年,初步来看成果值得满意,但由于本身的一些缺陷,养老院、线上和线下的三种方案组合应该会长期存在,一旦养老市场进一步市场化后,行业的快速发展应该也会给老人带来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