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江区、占地1600平方米的“幸福老人村”,是由社会公益人士开办的、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式养老的一种探索。这也是松江区开办的第一个长者照护之家。经过适老化改造后,“幸福老人村”成为集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助浴点、老年人日间照料点、老年助餐点、乡村老年大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2016年2月正式试运营以来,每个月都有志愿者来此开展“微孝项目”,身体硬朗的老人自愿参与其中。
在奉贤区,则出现了农村宅基睦邻的“四堂间”养老模式。它由政府出资,将村民宅基地原汁原味地转变为睦邻“四堂间”,即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将独居、孤寡老人等聚集在一起聊天、娱乐,还组织专人做饭,收费低廉;对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派志愿者上门提供各种服务。此模式现已成为附近许多老年人每天必去“打卡”的场所,目前奉贤区这样的“四堂间”总量已达321家。
围绕“乡村振兴”总体战略,上海今年将重点推进镇有“院、所”、村组有“点”目标的实现。每个镇(乡)至少有1个标准化养老机构;村组推进“睦邻点”建设,年内新增700家,到2022年全市睦邻点总量不少于2500家。
高质量发展,让养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如何提供更加精细、更为个性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上海将目光投向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今年,上海将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造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新建8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场所,新增700家农村养老示范睦邻点,改造80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
2月25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出决策,鼓励利用厂房、商业、办公、社区用房等房屋存量资源改造兴办养老服务设施。
同时,今年还将进一步推出“智能养老顾问”,线上线下结合,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相关信息、资源和建议。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做实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持续推进“长者照护之家”建设,进一步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此外,上海还将大力推进社区助餐服务,依托社会已有餐饮平台,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助餐服务;探索建立“认知症障碍老年人”综合照护体系,建立相关设施建设、入住测评等流程标准。
到2019年底,“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在上海实现街镇全覆盖。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