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岁末年初,保险公司为冲击新年业绩都会开展“开门红”活动,在此期间产品的宣传推广以及销售推动力度相对较大。
但因保险销售人员面临业绩与奖金双重压力,容易滋生销售误导行为。对此,天津银保监局在去年11月25日发布公告称,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开门红”保险产品时,要谨防风险。
1、谨防借助“炒停”营销。
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活动炒作概念,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冲动购买“开门红”保险产品。
2、谨防不实宣传。
为获公司高额奖励,有的销售人员会违背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利用活动期间的产品销售政策夸大产品收益,开展不实宣传。比如:在介绍分红型、万能型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存在以历史较高收益率进行披露、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宣传的行为,进而误导消费者投保。
3、谨防混淆片面比较。
个别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人员利用模糊表述的方法,向消费者介绍与定期存款一样的“定期产品”,并称其利息高且保本无风险,实则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甚至是损失,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广大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办理相关业务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保险保障。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保单贷款要慎办
2019年11月中旬,北京银保监局发现市场上存在不法人员以高收益为诱饵,欺骗保险消费者通过保单贷款或退保获取资金,用于购买非保险理财产品,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
一是核实销售人员销售资质,正确识别理财产品性质。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监管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销售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的非保险金融产品。对于保险机构及其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建议消费者购买前要求销售人员出示所在保险公司及其个人销售资格证明,关注其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合法性,警惕违规销售。
二是认真阅读保险条款,谨慎办理保单贷款。
保单贷款需要付息,贷款期限有限,通常要在6个月内归还。若投保人到期不能归还,不但要支付罚息,甚至会因利息总和超过保单剩余现金价值而被保险公司终止保险合同,进而失去保险保障功能。建议消费者明确自身需求,正确认识保险产品功能和作用,根据自身需要谨慎办理保单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