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多国老龄化加速 博鳌亚洲论坛提出应对方案 多方合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陈冯富珍认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不断从制度层面进行养老保障方面的创新。经过多年来稳定的发展,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但对个人来说,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制度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不管是在医疗保障还是在养老保障上,需要更平衡、更充分地去发展,使养老保险体系能够满足个人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一定不能单纯依靠一方的力量,我期待政府、社会、企业、市场都能发挥潜能。”陈冯富珍同时呼吁每个年轻人承担起个人责任,科学合理地规划个人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计划,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

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税务如何发挥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要建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体系,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社保的费要改成税,全国统一标准、统一制度来收。除了收税以外,还应该有一些养老配套政策。

政府做好兜底服务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即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问题,标志着中国的养老服务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青岛市副市长栾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统筹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也就是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要融合发展、统筹发展;二是要完善基本的养老体系,也就是普惠体系,政府要做好兜底服务;三是要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注重市场化的因素。

“居家养老的优点,是老年人能够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机构养老的优势在于服务比较专业化、标准化;社区养老是在一个平台,一边连接对它有充分信任的老年人,一边连接着各种养老机构。”栾新说,从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三种模式并没有得到融合。

针对这一问题,栾新提出,可以把机构养老的模式引入社区,并提供上门养老服务供给,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周边的养老机构,为这个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把它们相互的优势融合发展,充分调动社区周边的机构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很难为低收入的老年人提供普惠型的基本养老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栾新建议,本着政府支持、社会运营等思路,通过政府政策和资金双方面的引导,激发家庭、企业和社会多个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

对于政府要做到兜底服务,陈冯富珍也表示赞同。她提出,用远程医疗把好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商圈、社区,这都是好的政策。而企业是一定要盈利的,但合理的利润是一个重要的定位。保险业一定要提高透明度,要将投险人士的权与利明确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