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新京报:险企进军万亿养老蓝海,养老社区入住率攀升 护工短缺




服务质量是关键 专业护工短缺成难题

董登新认为,养老服务的质量最重要,要用服务来打造品牌、打造特色、提高附加值,但目前国内的养老服务质量还跟不上,这其中,专业人才短缺是最大的问题。

根据法兰克福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首席研究员伯兰德·卡西2019年在某论坛主旨演讲中提供的数据,在中国,到2060年,大概只有100万老年人护工,只占劳动力人口的0.13%,这意味着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与护理人员数量的比例将达到1比230,相当于230个8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一名护工。

显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养老护工短缺问题,也将成为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目前主要采取内部培养、与院校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增加护理人才的供给。

新京报记者也了解到,对于泰康之家而言,护理人才的短缺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较大困难,泰康主要从三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包括整合企业医疗资源,自建护理学院,定制化培养高级人才;与大中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创办教学基地,定向培养“泰康班”;拓展成人职业教育,为有转职需求的成人提供培训等。

不过,董登新认为,专业护工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是观念的改变,不能总认为护工不需要文化,是低端劳工。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护工的专业培训力度。“专业护工是一个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岗位,劳动强度较大,但他们的待遇并不高,在武汉,小型养老院的护工一个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元。但反过来说,也只有提高了护工的专业素养,待遇才能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保险行业“医养结合”模式的参与者也在进一步扩容,也有一些险企通过优先布局医院来切入养老产业。

去年10月12日,前海人寿全资建立的三级综合医院——广州前海人寿医院一期正式落成并进入试运营阶段。

老人保险、看护机器人或成险企入局“新武器”

虽然保险公司正积极布局养老社区,但董登新认为,养老社区并不会成为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选择。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养老服务主要分为轻资产型、重资产型两类,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就属于轻资产型;机构养老则属于重资产型,包括一些中小型养老院及养老社区等。民政部主张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这将覆盖95%以上的老年人群,而养老机构覆盖的老人人群比例则约为3%~5%,这类养老机构准入门槛较高,费用也不便宜,主要适合高收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