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近期,人民银行加快推动新设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公布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相关细节,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精准支持特定领域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人民银行近期推出的再贷款工具,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为企业创新与养老产业发展“撑腰鼓劲”,将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另有多位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将有序推动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增添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出台以来,相关科技企业对专项政策业务咨询的频率显著增多,显现出政策性金融工具对提振市场预期、优化金融供给、激发市场需求的关键作用。”国家开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
科技创新再贷款锚定科技企业难题、精准匹配需求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发放对象包括21家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60%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经济形势下,科技企业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压力,对金融在扩大研发投入、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服务部处长尹晓萌认为,科技创新再贷款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及时性、创新性、精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其中,在适应性方面,尹晓萌表示,科技创新再贷款锚定了企业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充分考虑了企业研发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对期限6个月以上的贷款给予支持,能够激励银行加大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准确匹配了企业需求。
多位专家人士认为科技创新再贷款的设立颇具创新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吕薇认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是一项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再贷款增加了贷款银行的流动性,提高了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力度;另一方面,再贷款利息仅为1.75%,有利于降低科技创新贷款的成本。
“科技创新再贷款的设计,是金融、科技、产业多个部门紧密合作的有效实践,因此科技再贷款将形成深化产融合作的典型案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人民银行作为金融业主管部门通过再贷款政策解决资金支持问题,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科技和产业主管部门,按照现行标准,对纳入支持范围的科技企业进行认定,确定具体支持对象,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金融机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