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19名被告人获刑。
本次集中宣判的案件包括销售假冒养老产品“301参茸倍力胶囊”的杜东洋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提供“养老床位”吸引投资的高梁光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及销售“地宫穴位”等涉老项目的朱国华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案涉金额近20亿,被骗老年人达1500余名。
法院根据事实证据和各被告人参与的犯罪数额、作用大小、退赃退赔情况、归案后的认罪态度等情节,对19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至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或罚金。
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专项行动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揭露案件犯罪手法,着力提升老年群体防诈识骗能力,推进整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
针对老年人,
这些骗子是如何行骗的?
如何才能练就识破骗子的“火眼金睛”?

#候鸟养老是骗局天价换来“坑老位”#
不法分子假借养老之名,设立健康产业公司,制定了一套系统的“众筹引资政策”。
第一步,定点吸引:组织业务员在老年群体集中聚集的菜场、公园等地发放传单,内容为“花费几十元即可享南京一日游并赠送鸡蛋”,引诱老年人参加活动;
第二步,基地参观:在缴纳20-30元费用后,业务员组织老年人到南京汤山、空港、温泉等地参观“基地”,获取信任;
第三步,授课洗脑:老年人在观光旅游中放松了警惕,所谓的“导师”“投资分析师”开始利用预先培训的“话术”宣传投资养老项目,普及候鸟式养老理念,推销1.25万至30万不等的养老床位,宣称如果使用床位则扣除相应费用,如果未使用床位则按期支付租金收益,鼓励追加投资后租金收益加倍,承诺到期归还床位本金;
第四步,签约付款,圈钱收网。
#养老闹剧“爱福家”#
“5元办个会员卡,就免费吃喝玩乐”“投入40万保证金,集团下的四个基地免费住”“保证金每月有高额回报,以后子女还能继承”……这是“爱福家”业务员每天都要练习的“话术”。
“爱福家”是多个假借养老之名的投资、健康咨询公司共同打造的“会员制”养老品牌,公司业务员通过派送礼品、发放传单、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宣传,以新闻报道、明星代言增加其可信度,吸引中老年会员。
“爱福家”入会门槛极低,起初并不需要购买产品,很多老年人认为交5元入会费就有去处打牌聊天喝茶解闷,都欣然前往;在每天的接触中,董事长和业务员扮演“大孝子”,抓住空巢老人的孤独心理,送鸡蛋送水果,叔叔长阿姨短,共情共鸣,攻破老人心理防线;逐渐熟悉之后,业务员开始推销“养老产品”并签订合同,多为艺术品交易合同或居家服务合同,承诺每年13.5%的高额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