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李一能)今年年初发布的“上海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而这一切被一场疫情打乱了部署,如今2022年已经过半,年度目标还能否实现?昨天,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做客“2022民生访谈”,回答市民最为关切的养老话题。
图说:古美社区乐健长者照护之家设有20张养老床位。孙中钦 摄
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养老相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有所迟缓,但蒋蕊表示,由于开局较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比如新增养老床位项目已完成2450多张,接近目标任务一半,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建成13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已建成60多个。“6月1日以来,各区都在加快部署,按照时间节点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一定要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
老人有入住机构的需求,但所住的街镇已无床位可供申请怎么办?上海于今年1月发布养老床位统筹及轮候试点工作方案,旨在提高养老床位的利用效率。
“我们希望形成机制,首先确保市区两级都有一定的保基本床位,同时建立两级床位统筹池,保障达到一定照护等级的老人‘有床位可供入住、有意向可供排队、有清单可供选择’。”蒋蕊举例说,如果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的养老床位不够辖区内老人入住,而五里桥街道还有一定空余,半淞园就可向黄浦区统筹池申请床位;区统筹池不够时,全市统筹池则向区里开放申请。同时,通过轮候机制,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特殊对象的入住需求。
据介绍,老年人及其家属可通过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入住养老机构申请”入口,进行线上机构查询、入住申请或排队等候,线下则可以由养老顾问、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协助申请。
本月起,上海800多家养老机构重开大门,家属可在满足防疫要求前提下预约探视老人。受疫情影响,上海各类养老机构已实行近4个月的全封闭管理。
上海养老机构管理为何如此严格?蒋蕊表示,老年人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需给予高度关注,上海自2020年以来已形成应急响应机制,今年6月初以来,上海民政部门就一直在研究和评估开放养机构的种种条件。“关得比别的行业早一些,开得比别人晚一些,目的都是为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开放仍以安全为底线。蒋蕊介绍说,作为防疫重点机构,养老院仍采取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每天一测、住养老人3天一测,频次将根据疫情形势适时调整。
此外,重点防范“物传人”,包括在养老机构门口设置专门的交接区,全面消杀后才能入院,原则上不允许老人和家属间直接传递物品等。接种新冠疫苗后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重症和死亡风险。蒋蕊透露,民政部门正积极与卫生部门联手,由医护人员“送苗上门”,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接种疫苗的老人已超过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