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老诈骗层出不穷,这些专盯着老年群体的诈骗套路都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识破?
为此,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宝安监管局联合宝安日报社推出了养老诈骗宣传报道,以真实例子给广大市民“普法”: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的“三不”原则,防范新型养老诈骗,守好养老“钱袋子”。
宝安区执法人员对某公司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进行执法检查(宝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案例】2022年5月,广州市公安机关发现一家名为“某某国医馆”的公司有疑似向老人高价销售养老保健品实施诈骗的行为。广州市公安机关及时侦查,抓获以黄某斌为首的共50余名犯罪嫌疑人,查封该公司及珠海、东莞、湖南等地的合作代理商,扣押、冻结涉案财物价值1400多万元。
【诈骗手法】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高度重视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掌握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免费体验、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辅以陪伴聊天取得老年人的信任,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不但骗取钱财,还对老年人身心和情感造成严重伤害。
【防骗提醒】老年人要擦亮双眼,提高防范诈骗意识,学习科学医学知识,切勿轻信“神丹妙药”“特效药”的宣传。有治病或者保健需求,应遵从医嘱或通过正规渠道理性购买药品、保健品,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2022年6月,深圳市公安机关发现一个以帮老人祈福消灾为名实施诈骗的团伙。经排查,深圳市公安机关迅速开展收网行动,打掉一个以沈某为首针对老人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25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一批。
【防骗提醒】老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千万不能迷信,更不要相信所谓神佛在人间转世等谎言邪说。要避开识破这些骗局,老年朋友应牢记:生人搭讪不理会,灵丹妙药不可信,看相算命是骗子,祈福消灾是骗局。遇事多与家人说,不要偷偷把钱给。老人拜神求心安,还需家人多关心。
【案例】2020年6月至10月,被告人莫某在清远英德市某镇,冒充省扶贫办工作人员“黄局长”以及包工头等不同角色,以办理国家扶贫工作为由,虚构帮助购买“老人扶贫基金”“扶贫社保”“扶贫房”等事实,多次骗取被害人黎某某等4名老年人共计33.6万元;通过虚构认识上级扶贫办领导,能争取扶贫经费建设文化室、饭堂等事实,多次以收取项目启动资金、押金、路费等理由,骗取该镇村民小组集体经费42.1万元。
清远英德市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为,被告人莫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采取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莫某以养老名义骗取多名老年人,情节恶劣,可酌情从重处罚。鉴于莫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以诈骗罪判处莫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0万元;责令其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