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抓住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着眼破解城区筹建养老机构难等问题。2016年,率先在陕西省推出嵌入式家庭养老服务,累计设立家庭养老床位 5016 张,实行统一编号,采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七类措施,以要素嵌入、服务嵌入等方式,提供多样化服务,逐年扩大家庭床位覆盖范围,实现助老服务零距离,有效缓解了城区养老难的问题。
突出兜底职能,强化基本保障
碑林区将政府重点保障、定向扶助、关爱扶助等特殊困难老人优先纳入家庭养老床位范围,采取政府兜底的形式,切实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从2016年至今,碑林区累计投入预算资金 296 万元,分类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累计服务2.37万人次、25余万小时。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央广网发 碑林区供图)
同时,建立专项补贴机制,为关爱扶助老人每月发放50元-80元的床位补贴,为特困失能老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护理补贴;实施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419户,为困难失能老年人配置护理、助行器械,给高龄、空巢老年人家中安装家庭式消防报警器等设施,营造居家安养的便利环境。还通过家政保洁、免费理发、庆祝生日、组织公园游览、开展文艺演出及其他“六助”服务,帮助困难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其生活状况。
实施双重保障,强化健康服务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部环境(央广网发 碑林区供图)
碑林区为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老人意外受伤最高可赔付4万元,领取一次性骨折津贴1000元,住院期间每日可享受30元住院补贴,通过保险理赔,减轻了老人意外受伤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通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10521 位老人签订了服务协议,组建74支全科医生团队,提供入户巡诊、健康咨询、预约专家、上门送药、慢病随访、康复指导等服务,帮助老人解决慢病护养、健康生活难题;完成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42903人,陪医就诊3000余人次,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及时将老人送院救治,为老人生命安全护航。
探索“互联网 +”,推进智能建设
碑林区加强数据管理,设立碑林区老年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引进6家专业社会组织,辐射服务网点31个,发挥嵌入式养老信息化、智能化优势,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上门服务,形成了助老服务“15分钟生活圈”;免费发放设备,累计发放老年手机、智能腕表1742个,通过电子呼叫服务和转介服务,实现居家老人“六助”服务需求“一键呼求”,健康数据、活动轨迹、定位安全等信息实时掌握 ;提供服务支撑,将社区办公信息和社区周边交通、商户、银行等便民信息汇集成册,印制成《民生服务手册》发放给老人,做到“足不出户、乐享生活”,“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基本形成。
引导社会参与,强化精神关怀

日间照料中心内部环境(央广网发 碑林区供图)
碑林区整合助老服务资源,广泛动员志愿服务,不断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成立陕西省首家区县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孵化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9家,成立社区社会工作室10个,实施为老服务项目17类,开展助浴、助餐、助急、助医、助行等40余项服务,为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了基本支撑。推行为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以结对服务或计划性服务方式,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或精神慰藉活动,开展健身比赛、书画展、健康讲座等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发展社会公益,发起“邻里守望行动”“爱心大家帮”等公益活动,先后有40余家爱心企业(商家)、14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涌现出长青餐饮企业、市第一医院、陕西公羊会、一元关爱等爱心公益群体,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下一步,碑林区将进一步完善嵌入式家庭养老服务机制,重点在细化服务举措、拓展服务内容、扩大覆盖范围、强化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将政府兜底保障与强化社会服务保障有机融合,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提高服务水平,让老人居家安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碑林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