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查验48小时核酸,专家:这些措施不是“躺平”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2-11-17
|
2032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12日,青海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即日起,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解除隔离,市内低风险或无风险地区人员凭48小时内2次(每天1检)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健康码”绿码可有序离青。
各地在优化落实政策的同时,也同样提醒防疫措施依然至关重要。
“二十条提出来之后,取消对次密接的判定,缩短隔离时间,从普通群众的角度看是有所放松了,但是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并不影响当前的防疫目标。二十条中取消对次密接的判定,因为次密接阳性感染率本身就很低;缩短隔离时间也是基于科学的分析,因为超过五天再转阳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这些是科学的。”11月15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李侗曾告诉记者:“目前奥密克戎BF.7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稍微放松可能就会造成疫情的反弹。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早发现、早处置的必要手段,尤其对于需要进入医院、养老院、学校、公共交通工具或一些室内公共场所,对于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做核酸检测还是有必要的。否则的话,在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如果稍微一放松,疫情就容易出现局部的爆发或反弹。”
11月12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只有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