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方携手、多元探索打通医疗和养老 让老人暮年无忧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2-11-17
|
202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事实上,此前,随着“静安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开展,相关企业作为运营服务机构分别在石门二路街道、静安寺街道、江宁路街道开展服务。企业方面告诉记者,其组建了静安“家床”服务项目组,专项配置了“家床”照护经理。项目组改变“长者跟着床位走”的传统模式,试着让“床位跟着长者走”。企业方面梳理出一份服务清单,设计出多个侧重不同的“家床”自费服务包。老人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点单”,除了有基础套餐,还可享受照护、膳食、陪医配药、康复、认知症等“定制化”服务,灵活性、应急性更强。据透露,夜间陪护就成了“点单王”。疲惫不堪的老人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缓解身心压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首批互联网医院,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互联网赋能医养结合,住养老人通过手机“健康静安”平台,能远程视频面诊、慢病随访鞥,借助“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等功能,老人还可进行在线预约、健康评估等。
通过“静安家庭医生家床手机端”,家庭医生可在线完成诊疗记录、化验配药、家床记账、确费配送等工作。身为白领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中老人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平时少不了请假陪着去看病配药,“线上服务预约、图文视频问诊、在线无感支付、药品物流直达”的便捷模式,极大程度减轻了家属的照料压力和经济负担。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只要天气晴好,静安区和养老年福利院的住养老人就会在中医医生的带领下,在广场上打起“易筋经”。这是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组团式服务”内容之一。据介绍,团队成员包括家庭医生、护士、中医医生、康复师、药剂师组成。该模式解决了传统医养结合以医生巡诊为主,无法提供多样化护理康复服务支撑的问题,而以精细化健康评估为依托,将住养老人划分为健康活跃期、辅助生活期、行动不便期、临终关怀期四大类别,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宣教、预防保健、中医药服务、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七种签约服务内容。这样,住养老人有了自己的“健康管家”,常见病、慢性病,不再需要外出就医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