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保险业个人养老金业务布局提速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效果虽然较好,但规模仍有限。2021年5月15日,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3月1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相比普通商业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有费率和佣金较低、缴费更灵活、收益模式可转换、领取期较长等特点。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实现保费约22亿元。数据虽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从绝对规模看仍然较小。

  发挥行业养老服务优势

  在前景广阔的个人养老金市场,保险业的机会在哪?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在渠道上不占优势,但在产品方面,保险产品具有相对优势。因为从产品的服务角度看,保险产品可附加康养等服务,未来或成为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作为一种财务安排,保险看似只能解决人们养老的财务问题,但实际上,保险业在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提供养老场所和设施以及护理服务。”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王国军举例说,在养老保障领域,保险业响应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战略方针。在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整体上缺乏税优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保险业从养老社区建设的角度切入到了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之中,成为十多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反馈,也为寿险业的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保险产品与养老实体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进程中面对的养老难题,也为保险公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更关键的是,保险公司对养老社区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可以向社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渗透,覆盖人群从3%向100%扩展,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能力。而这些能力和经验将嵌入保险业个人养老金产品中,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养老服务。

  信达证券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舫朝认为,保险公司在个人养老金市场应从多方面发力,产品上,应聚焦长期储蓄型产品的开发与投放,储蓄型保险产品迎来发展机遇;渠道上,需加强集团内部协同,借助人身险公司销售渠道拓展营销体系;服务上,应立足于集团 “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圈,通过提供康养增值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投资上,考虑长期收益水平和稳健性是参与者关注焦点,因此,从外部资产配置策略与内部公司运营管理两方面共同入手,优化配置思路、提升投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个人养老金发展大背景下,与其他金融产品同台竞技不可避免,只有在投资端建立具有绝对优势的公司,才能在行业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