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政策支持怎么走?政商学界人士共同支招播

不过,范华也指出,对于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培育,各方面需要保持耐性,因为在起步阶段,大家的适应程度,政策支持的力度都需要时间。

“无论是乐观还是保守的估计,第三支柱都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稳定的长钱。同时,老百姓也能够通过养老金的投资来逐步成为上市企业的拥有者,分享股权投资带来的长期收益。”范华指出。

郑秉文指出,四年了,目前我们养老目标基金中只有一两百亿才是真正的目标日期基金,绝大部分还是目标风险基金,大家投机的心理还是有的,所以收益率很重要。

“恐怕第三支柱的建立要激励投顾业,要激励咨询业的发展。”郑秉文表示,恐怕这是未来几年中介机构或养老金业务保险公司,或是养老金产品的提供商需要建立的业务方向之一。

“让更多民众接受这个事情,他们需要专业的咨询,供给方需要专业的队伍,就要提高机构整体内容,培养一批在这方面专业的人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项目。”董煜也表示。

范华提出,要实现长期的稳健需要持续扎实地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沟通,做差别化的产品设计。“养老产品的长期稳健是不应该要求产品在路径上的稳健,所以我们希望去承担一些短期的波动,来换取更好的长期收益。”

此外,谈及机构如何做到长期稳健确保个人养老金投资安全时,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表示,抵御风险最终在专业性、产品专注度,逐利而为,最后可能会遭到更大的风险;其次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审慎投资的理念;再次做好内部经营管理,坚持风险审慎。

“风险永远是存在的,但我们把风险管理做好,把风险预期做好,另外始终把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降到企业可以控制的程度,最后使我们给每个老百姓的养老金合约做出的承诺能够不折不扣地兑现。”黄涛表示。

展望

市场潜力巨大还需坚持安全规范

个人养老金的未来发展几何?郑秉文坦言,总体看法是前景可期,道路曲折。“作为学者希望领导要重视重视再重视,重视的程度层级越高,越有利于这个事业的发展,越有利于共同富裕,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范华则通过案例对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美国最开始做个人养老账户的时候,其政策支持并不是很有力度,但在十年以后也发展到三万亿左右的规模,相比之下,中国现在配套政策更多。“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尽快落地,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测算,在十年以后,也许我们的规模可以达到八万亿的水平。”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认为,随着相关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业务的逐步落地,我国第三支柱应该进入到破冰治理,能否行稳致远,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还需要政府、监管、市场、参与者以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