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经济新闻:专家建议下调养老金,至少不能再涨了,你怎么看?

相信最近生活在福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的居民,都受到各家银行个人养老金推广活动的“轰炸”了吧!那么银行为什么要大力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呢?甚至给予“巨额”的真金白银奖励?


各家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奖励

除了被下达任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以目前我国社保情况而言,个人养老金账户后续必将成为我们养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一个人只能在一家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所以开立养老金账户的客户未来将成为银行的最重要潜在的用户之一。那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呢?

我国社保情况

我国目前的居民养老主要依靠参加的社保获得,具体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过随着养老金的年年上涨以及国内老龄化的加深,国内的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正在不断增加,如果没有采取控制措施,未来必将入不敷出,为此有专家已经明确提出:养老金不能再涨了,甚至不仅要停止上涨,还要考虑下调。为什么会如此呢?




个人养老金收支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参与养老保险的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不断带动我国个人养老金收支的增加。但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参缴人数的增加,在基数扩大后,参缴的人数增幅是处于不断下降的(2020年除外),甚至可以预计在往后几年,国内参保人数将出现停滞的情况(总人口14亿人,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扣除部分偏远山区及农村地区人员,实际剩余可新增参保的人数有限)。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逐年攀升,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达5.46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0.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



一边是未来可预计的参保人数开始下降(一是基数饱和,二是出生率下降),另一边则是老年化人口增加(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我国正式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平均30年的工作时间计算,最近这几年刚好开始进入了退休的高峰期),所以再过几年,社保基金账户,大概率会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那么要解决这个情况只有几种办法:

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入不敷出,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进一步弥补,但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需要财政承担的方面还有很多地方,我国历年来基本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差额部分可以通过国债等方式补充),所以加大财政的补贴力度并不现实。



二是提高生育率:提高生育,不仅可以增加适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可以增加社保缴纳基数,从而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以应对不断增加的支出,这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的手段,所以自2016年以来,国家已先后开放了了二胎、三胎政策,以及通过完善生育、教育等体系来提高生育意愿。然而事与愿违,国家的催生效果并不明显,现阶段的年轻人由于承担了各种压力,不仅不愿意生孩子,甚至不想结婚。

三是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增加适龄人员缴纳社保的时间,同时减少其领取的时间(比如平均寿命80岁,原来60退休,领取20年社保,现在延迟到65岁退休,不仅多交了5年社保(60-65岁),还少领取了5年(65-80)),一增一减,社保基金的压力就降低了,而延迟退休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到了,后续如果社保基金压力太大,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四是下调养老金:正如此次中国新闻网报道:专家建议下调养老金(或不再上涨),在缴纳金额增长的情况下,如果个人养老金不增甚至逐年下调,那么势必也会降低社保基金的压力,不过这个相对不现实,毕竟随着通胀加深,人们的生活压力不能提升,真的下降,很多人的生活完全没有保障,最大的可能就是到一定幅度之后不再上涨。

五是个人养老金账户:除上述几个方面外,最简单的无疑是提高个人的养老保障,也就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养老“第三支柱”,即最近正在鼓励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通过每年强制存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存入后,无特殊情况必须等到退休才能支取),这样在国家养老保险减少或者下降的同时,居民可以通过个人的养老金账户进行补充,从而维持自身的老年生活。



总结

上述五种养老保险应对方式中,你更看好哪种呢?你又是否已经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