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北京首家培训疗养机构转型普惠养老样板工程开工建设!

按照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从助行、助力、助浴、防滑、去锐等方面,全面实施硬件设施适老化改造,并通过优化园区景观环境基础,打造美丽宜居的颐养之所。

      改造后室外景观效果图

改造后室外景观效果图

发改君了解到,东竹园宾馆适老化改造预计年底前具备使用条件。届时,将力争为各类养老人群提供智慧、温暖的养老照护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作为培训疗养机构转型的示范项目,还将力争进一步发挥为老服务能力,向周边社区辐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以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机制推动养老需求的有效供给。

经验:北京模式初结“硕果”

推动具备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一定数量养老床位,弥补供给缺口,促进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发展。通过试点先行,北京市推动破解了一批适老化改造中的共性问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北京模式”——

严守红线,系统推进改革实施方案批复

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好改革任务落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联合工作组,高位高频推动、统筹进度安排,率先构建一套方案体系、一套改革清单、一套安全稳定机制,形成“1+N”政策架构。接续制定北京市培训疗养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和改革实施方案,印发资产划转、人员安置、编制调整等领域具体实施方案,引领改革全过程顺利实施,确保流程清晰、操作得当、应对有力。第一时间印发安全稳定通知,筑牢安全稳定防线,纪检监察部门全程执纪监督,严守改革红线。

培疗改革启动以来,坚持从严从紧,严格执行脱钩是原则、保留是例外的中央要求,严把审核关口、严守改革红线、严格按程序报批,一家一策、实事求是,完成改革实施方案批复,推进市属培训疗养机构全部实施改革,确保“应改尽改、应脱尽脱”。

协同作战,高质高效推进划转移交

为保障改革有序推进,北京建立了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高质高效抓好划转移交等各项任务落实。

持续凝聚推进改革合力。建立“双周报”“周例会”制度,多部门聚焦关键环节密集协调。同时科学精简审批程序,持续探索简办、快办。

问题导向探索改革路径。持续细化形成3版问题清单,针对物业委托管理、无偿划转等领域问题分类研究解决路径。

法律护航规范改革程序。邀请专业律师团队共同研究物业委托管理协议、资产无偿划转协议等规范性文本。

“以人为本”凸显改革温度。坚持把人员妥善安置放在首位,“一人一策”精准解决社保公积金欠缴、财政特殊供养人员保障等历史遗留难题。

整合资源助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动康养板块资源整合,为康养行业未来发展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