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个人养老金上线两周了投资者还有啥疑虑?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个人养老金账户上线第二周,你买了啥?



  在发行首周,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不过,在吸引一部分投资者购买的同时,另一部分投资者却对这类产品保持观望的态度。



  业内人士经调研后发现,尽管许多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关注度不低,但是对这类产品的理解仍存在一些误区。无论是对于第三养老支柱和第一养老支柱的差异,还是对个人养老产品的流动性、收益率等问题,仍有许多疑惑,亟待解答。



  认清第一、第三养老支柱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总经理助理、研究总监伍彦妮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投资者对个人养老账户仍存在不少误解,比如一部分投资者无法清楚地区分第三养老支柱和第一养老支柱。调研显示,部分投资者认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要连续缴满15年才可以领取,担心断缴一段时间会影响未来的领取,也有部分投资者关心个人养老金能否给子女继承,能否保证专款专用等问题。



  对此,伍彦妮表示,第三支柱补充养老体系和第一支柱有很大不同。以养老FOF为例,FOF本身是一类公募基金,由基金经理进行打理,托管在托管行,因此所有的投资收益都将记在个人名下,账户里的资金都可以由个人处置。这意味着,缴存年数少、断缴等情况并不会影响个人养老金的提取,有余额的账户给子女继承也是顺理成章。



  沪上一位公募从业人员也向证券时报记者强调了第三支柱相对于第一支柱的独立性,“第三支柱不是现收现付制,不用太担心投入第三支柱的钱会被用作第一支柱的补充资金。”



  此外,他还提到,有一些投资者担心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投资方案会是高度统一的,渠道可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把一些并不优质的标的强行加入养老产品的投资方案。“事实上,很多养老产品的业绩也是公开的,管理人会在全市场参与竞争,他们更有动力为投资者的利益负责。”他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类型多样,各种投资组合的策略也是高度分化的,并不存在国家统一投资或者某家机构统一投资的说法,无论是管理人,还是投资者自己,都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



  尽早养成储蓄好习惯



  相比上述对个人养老账户的认知还不太全面的部分投资者,另一部分投资者虽然对这类产品的理解较为充分,但仍持犹豫态度或者倾向于不购买。对他们而言,个人养老产品的吸引力稍显不足。



  具体来看,有部分投资者认为,养老类产品的流动性比较差,在退休时才能取出,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一笔钱存进账户后二三十年都无法取出,显得不够灵活。他们认为,个人养老金更适合临近退休且收入较高的人群购买,作为现有养老体系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