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适老化改造让“养老”变“享老”

因地制宜

让居家养老更有温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形成“9073”养老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相关机构养老。

“陕西瑞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陆续建设了24个社区(居家)老年服务中心、6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4个养老机构。”西安市碑林区瑞泉养老护理院院长李美丽介绍。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她建议,强化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引领、支持和平台枢纽等作用,鼓励日间照料中心因地制宜拓展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上门等服务功能,加强与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构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优惠的多种服务。

省政协立法协商法律专家组成员、陕西权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丹认为,目前,在我省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各地因政策不一、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社区老人“众口难调”等问题,相关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工作成效参差不齐。

因此她建议:按照资金引入、企业让利、居民承担、政府兜底的适老化改造方略,在巩固提升政府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引导适老化改造企业最大限度进行工程让利;加强福利事业、公益事业等社会资源对适老化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最大限度降低老龄居民所承担的改造费用,让这一惠民工程得以快速有效推动。

“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希望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养老。”安康市政协副主席柯玉富认为,“要从破解服务能力和养老需求不相适应入手,根据层次、年龄段、个人健康和经济能力等情况,通过‘托管、嵌入、签约’的方式导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建设集日托、托养、助餐、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系。”

柯玉富表示:“具体讲,设立长期护理险减轻家庭负担;落实‘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的举措,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家庭病床并给予运行补贴;大力推进生活设施适老化改造,从社会公共设施到老年人家庭设施同步推进。”

多方合力

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进程

会上,针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相关问题,与会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给予了积极回应。

省民政厅厅长卫华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力度,着手展开调研,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主动推动这项工作开展。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韩一兵表示,将按照老旧小区改造“保基本、保安全”的原则,争取更多指导和支持,把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就如何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省卫健委副主任赵岚回应:“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对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建立覆盖城市和乡村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记者 屈荔鹏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