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重庆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让老人省心省力

  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养老,渝中区让数据多“跑腿”,老人更安全。

  2021年9月,大溪沟街道罗家院社区试点运行关爱独居老人数据服务。通过大数据,供电公司为独居老人用电行为“画像”,再通过实时用电数据与“画像”比对分析。一旦独居老人长时间不用电,系统将发出红色预警,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查看。此外,渝中区还运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综合分析老人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助医等服务。

  开办长者食堂

  饭菜实惠就餐方便

  重庆两江新区翠云街道云卉路社区,6层小楼整洁明亮,绿树掩映。邬德明老人从2楼窗户探出头来,笑着喊道,“饭到了,赶紧上来。”

  上楼进屋,桌上三菜一汤,老两口开心地吃着。“再来一块红烧肉。”邬德明一边吃,一边给老伴徐世芳夹菜。

  可口的饭菜来自街道养老中心。这得益于两江新区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引入养老机构,打造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近年来,翠云街道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投入力度,以“公建民营”管理形式,在辖区各社区高标准建设4所养老服务中心(站),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2018年,百龄帮·翠云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办长者食堂,为附近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居民既可去食堂就餐,也可请工作人员送餐上门,70岁以上老人每顿饭仅需5元钱。

  以往,儿子在外地务工,徐世芳腿脚不便,还常年吃药。邬德明跑上跑下照顾,自己做饭实在力不从心。

  现在,邬德明中午去食堂吃饭,走路几分钟即到,还能顺便把晚饭也带回来,晚上加热一下就能吃。“好吃又方便,顿顿不重样,也省去了买菜洗碗的麻烦!”没了煮饭的烦恼,他更是笑口常开。

  在翠云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有三四十位老人到食堂就餐,此外还有10多人选择送餐上门服务。

  做好助餐服务,既有养老机构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既补贴养老机构,又发动志愿者参与,减轻机构和居民负担。”翠云街道党工委书记谭于介绍,普通居民三菜一汤需要7元,但70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低保、失独等老人仅需5元。同时,街道还发动志愿者加入送餐服务,减轻养老机构人员压力。

  不仅要有得吃,还要吃得好。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养老服务中心经常摸排,充分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及喜好。

  “老年人牙口不好,喜欢吃软一点,我们就让厨师炒得久一点。”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注重健康。食堂的饭菜还注意少盐低糖,让老人吃得更健康。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域,如今,两江新区多措并举,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9个,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其中,9个站点可提供助餐服务,2022年累计助餐近4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