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守护最美“夕阳红”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肖寒)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力守护最美“夕阳红”。

  2019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称“基金会”)启动实施了“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为广大农村留守老年人及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心理关爱等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5日,基金会在首批乐龄陪伴工程试点县河南周口太康县召开“乐龄陪伴工程实施经验交流暨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交流乐龄陪伴工程实施及建设运营经验,为支持和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挥慈善力量。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保障处副处长张顺表示,养老服务关系民生、关系发展,尤其是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受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成为养老服务工作中急需补齐的短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多次对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河南周口市太康县等地试点启动实施了“乐龄陪伴工程”,致力于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为老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此过程中,既需要民政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谋划推动落实,也需要像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通过‘乐龄陪伴工程’等平台载体引导和带动,实实在在让每一个农村老年人都能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安享幸福晚年。”张顺说。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雪峰现场进行了“老龄化的阶段与村社集体养老应对”专题交流。他认为,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谁需要养老、在哪里养老、怎样养,“国家如何支持农村老年人,帮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必须要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处境,和当前中国现代化特定阶段的农村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最好的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政策与对策。”

  贺雪峰指出,当前学界与政策部门在应对农村老龄化方面,需要提高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真实处境的理解,中国的农村养老问题切不可泛泛而论,必须要深入到中国农村老龄化的内在逻辑,及农村老年人的生命历程中,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深入分析;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养老的重点,应当放在支持村庄层面的互助养老上,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