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街道的智慧助老指挥中心,紧急警报突然响起,助老团队工作人员迅速赶到老人家门口,帮助摔倒在地的老人检查身体、联系家人,并拨打120陪同就医;
在重庆南岸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线上巡检时发现,一户老人家的门磁感应出现异常,遂第一时间与老人取得联系……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一幕幕智慧养老画面,托起幸福的“夕阳红”。
推进智慧养老,是构筑美好数字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双十百千”工程部署要求,民政部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地方自建养老信息系统或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统一标准、共享数据、整合资源、加强协同、赋能基层,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调度”“医、养、康、护”等业务一体化,探索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支撑基层探索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
同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等,各地推进基本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化建设,深化涉老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并以此推动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助力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精准推介、精准匹配,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一张网”。
据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服务相关工作充分落实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首先是统一标准和数据安全管理。制订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部省数据共享交换规范,以及统一事项和平台功能等基础标准。
“围绕这一标准,养老服务司指导有条件的省份或城市,按照标准建设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并与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对接联通,实现服务清单数字化、数据赋能便利化、供需对接精准化、服务监管智慧化。推动地方民政部门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养老服务相关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和利用等流程中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表示。
其次,民政部门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地方自建养老信息系统或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老年人福利补贴发放等养老服务工作。
“依托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拓展养老服务访问渠道。加强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业务协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老年人相关信息在养老服务领域共享利用。”负责人介绍。
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监管手段更加丰富。
听民意,解民忧。有效推进政务服务更加“好办、易办”,民政部门着力推进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供需对接,将百姓愁心事变成放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