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关于破解农村养老“双低双高”问题的建议


聚焦农村养老需求,加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的措施也应与城市不同。农村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政府仍需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选择上,城市通过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可以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农村居民收入较低,自身购买力较弱,而乡村养老服务单位成本又大大高于城镇,市场机制在乡村可能失灵,在干预措施上,一是需要在人口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等方面采取更加科学的公共政策,并在财政补助上予以倾斜。二是需要将各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策整合推进,单靠民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仅能满足老年人的部分需求。各类养老服务政策整合推进,才能推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农村养老服务重点人群应放在失能失智人群社会服务供给上。养老服务领域需要大量的资源,这就需要明确重点,尤其是政府主导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要明确主要解决哪部分人的哪些问题,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讲:一是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二是强调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之间的衔接,发挥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网络优势,破除制度壁垒,鼓励乡村医生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等老年群体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结合农村实际,注重挖掘乡村在地化资源,扶持家庭照料者。养老服务人才短缺是一个长期性问题,需要挖掘在地化资源,扶持家庭照料者。一是梳理社区内部人才资源,将非正式照料服务与正式照护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培训本社区、本乡镇(街道)的中年劳动力和低龄老人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解决就业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江苏省射阳县,当地政府引进专业服务组织培训村庄里的中年妇女成为照护员,由她们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二是对家庭照料者给予支持。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践支持照料者领取长期照护保险,如四川省成都市的长期照护保险可以直接支付给提供居家照护服务的亲属。除经济支持之外,家庭照料者还缺乏时间和技术的支持,在时间支持上,目前农村高龄家庭照料者缺乏喘息性的支持服务,需要动员社区资源,降低老年照料者的健康和心理压力;在技术支持上,可以以地方职业院校为骨干,围绕家庭照料基础知识,免费开展生活照护、疾病照护、护理技能等科目的培训,切实为家庭照料者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