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让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村不离家
今年94岁的黄玉珍老人,现居住于巨野县柳林镇刘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天,家住附近的70多岁的女儿都会来看望她,母女俩一起在服务站的助老幸福食堂用餐。享受老年人用餐补贴后,她们每人每天只需花费5元钱,便可吃到热乎乎的两菜一汤。
“白天,我们和老伙伴们聊聊家常、打打麻将。晚上,我母亲住在服务站里,由专业护理人员照看,我则回到旁边小区的家中。”黄玉珍的女儿说。刘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共设有30张床位,专门服务本社区及周边的老人,每月只需花费1000元,就能让老人在家门口得到专业的照顾。
2022年11月,刘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启用,配有助老食堂、日间照料、长期照料等功能区,服务对象也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向社会老年人拓展。
记者来到刘楼社区特困人员王金海老人家中时,照料护理人许玉环正在帮他理发,而这正是巨野县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的上门服务。
“我们两人一组,每月开展4次上门服务。”据许玉环介绍,针对特困人员居住分散且动态变化的问题,全县施行“属地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即2个镇划分为一个片区,由15名护理员组成团队共同服务。“我今年50岁,家也在附近,以前只能在家做家务、看孩子,现在不但能服务乡邻,每月还有了两三千元的收入。”像许玉环这样的护理人员全县共有118人,他们由专业机构管理,服务全县30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巨野县农村地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正在普遍提质升级。
“前些年,县内建设了一批农村幸福院且全部配备了服务设施,但是由于无人管理,形成了村级分散特困照护服务队有人员没有场所、农村幸福院有场所没有人员管理的状况。”巨野县民政局副局长刘远尊介绍道。
为此,巨野县充分整合利用100处农村幸福院、闲置村委会办公用房、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整合撤并后闲置场所等三类资源,打造100处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统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为周边3—5个村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教育学习活动,探索集农村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驿站“三位一体”的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专业医养结合
让入住老人看病不离机构
午饭后,记者来到成武县晚霞红光医养院张楼分院服务大厅内,老人们正散着步、聊着天。今年3月以来,110余名老人入住该院,其中包括特困人员和社会老人。
今年89岁的特困老人赵玉英过去在敬老院生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和老年病缠身,生活渐渐难以自理,张楼镇便把老人安排到可提供专业服务的医养院集中供养,由政府向医养院购买服务。“护理员每天帮我梳头发、剪指甲,生病了有医生不用愁,来了这里都吃胖了。”赵玉英老人笑呵呵地说。生活无忧的她,精神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