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2023年退休,也就是说1963年出生的人口,我看到是达到了顶峰,大概是2600万人左右,之后一直维持在2300万人、2200万人左右,慢慢逐步下降到1000万人、900万人、800多万人。所以未来随着20世纪60年代人口高峰出生人口的退休,赡养的比例还会上升。”他说。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0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率为10%,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19.8%,预计2023年将突破20%。这意味着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老龄化率翻了一番,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逐年下降。200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8‰,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骤降至0.34‰,2022年更是转为负值,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
此外,抚养比的变化也是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0年到2022年,我国少儿抚养比例由33%降至25%,而老年人的抚养比则由10%飙升至22%。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抚养负担正在由以少儿为主转向以老年人为主,这无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养老压力。
唐霁松说,从实际情况看,人们对这项制度的认知度还不足,这个占大部分的比例,只有小部分人因为个人养老金推出的时间较短而没有缴存。对于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人群未缴费,更多的也是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所限。
唐霁松曾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他曾向本报记者介绍个人养老金每年缴纳上限12000元的设定原因。他现在建议:有效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参加率,实现个人养老金的普惠性。
“应该采取更多的惠民政策,比如通过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的税率也可以考虑相应地减免。”他说,“也可以延长个人养老金未使用缴费额度的有效期,去年没有交,今年是不是能够用?将过去未使用的额度打通使用,还可以将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单位的员工,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额度与个人养老金缴费额度打通使用。”
他认为,可以建立多项养老金的产品,还可以放开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已退休人员这一庞大群体不能加入政策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