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每天在长者食堂解决午餐” 15分钟优质养老服务圈渐成


 

  “这次改造一共为我和老伴提供了燃气报警器、洗澡椅、适老椅等十六项适老化改造产品,每一项都贴心地考虑到了我们日常起居需要,像走廊、厨房、卫浴这些地方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改造。”家在南山街道的张爷爷最近刚结束适老化改造,表示十分满意。


  2023年6月,深圳市民政局正式实施《深圳市开展“0570”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辅具适配等方式,为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中度及以上失能的60-69周岁户籍老年人和7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资助,其中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最高可获2万元资助,其余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获1.2万元资助。


 

  居家改造一小步,幸福养老一大步。深圳市“0570”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聚焦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功能性需求,一户一策提升老人居住体验。“我老伴腿脚不太利索,从椅子上起来的时候需要借外力扶一下才好起来。”张爷爷表示,老伴每天早晚都会出门遛弯,换鞋的时候坐下再站起来,一不小心就会腿脚乏力起不来,但是有了适老化改造这些带扶手的桌椅、便携的拐杖,老伴出门省心放心多了。


  目前,深圳市民政局去年开发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系统平台已在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正式上线,实现适老化改造移动端指尖申办。据统计,深圳已累计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超一万户,帮助长者在更安全、更便捷的居家环境中生活,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提高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和居家安全幸福指数。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千百年来,养老始终被放在构建美好社会的重要位置,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大概每5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一向以年轻著称的深圳,也将在5年后面对养老“民生考题”。超大型城市如何积极“备老”?科学推进、均衡布局的“15分钟优质养老服务圈”就是深圳给出的解题思路。


  2019年8月,深圳市提出了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和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新目标。到2025年底,深圳每个街道将至少建设一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每个老龄化社区将至少建设一家社区长者服务站,在住宅小区(片区)设立长者服务点,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点。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深圳在“一字之变”上力求改革创新。从制度体系建设出发,不断细化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投入、人才扶持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推动养老工作从“政府兜底保障”到“社会多元供给”转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