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贴心举措让老年人舒心 各地拓展“社区养老”新模式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李尧星:外卖小哥每给老年人送出一单为老餐,我们街道党工委就补贴一块钱,我们也引导外卖平台还有老年食堂,共同地为每一单为老餐提供一定的补贴,三方合力,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助餐配送 老年人可在线领取餐补

不仅是北京,多地也在拓展“社区养老”上下功夫。

目前,上海一些社区也开展了老年助餐配送服务,与此同时,老年人还可以线上领取惠老助餐补贴。


针对农村的助餐服务也在完善。在江苏扬中南端小岛西来桥镇,当地敬老院厨房的电气化改造日前完工,改造后,出餐时间减少了30%以上,每天可以供应近300份餐食。

盘活社会资源 家门口舒心养老

不仅是就餐,不少老人也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照护、康养等服务,但是受土地、资金等限制,这个愿望并不容易满足。因此,国家也鼓励国有企业、社会团体积极提供场地、设施用于养老服务,在江苏苏州,最近就有一个闲置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了养老综合体。

记者来到位于姑苏区的这个养老综合体项目,看到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保洁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业后,他们将提供600多张医养床位。而此前开放的一期养老公寓,80张床位已经住满了附近小区的老人。


苏州国投宝原养老公寓入住老人 戴舵:包含吃饭、洗衣服、住宿,负担减轻了,生活上方便了。

姑苏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达33%,社区养老需求旺盛,但另一个难题是土地资源非常紧张。

苏州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费颖:结合我们区域的特点、居民的结构、具体的实际情况等,由我们区里面定盘子、找资源,调剂盘活了大概3.2万平方米闲置的资源。

长期闲置的苏州老阀门厂就成为被改造的对象。

国投宝原(苏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乔佳峰:原来这是一个闲置的物业,进行零散的出租,这个地段比较适合。


国家普惠养老专项补贴1600万元,国投和中核两大央企共同出资2.5亿元,老厂房变身为能够容纳1000张床位的健康养老综合体,为周边老人提供社区养老、康复护理、技能培训等多项服务。

“90后”团队打造更多智慧养老产品

在山东青岛,记者还遇到了一群“90后”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研发设计出多款智慧康养产品,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走进山东青岛的这家养老院,记者就碰上了一场特殊的“轮椅竞速赛”。95后男孩刘云峰正模拟老年人推着助力车前进,而他的竞争对手张奶奶用单手操作电动轮椅,就轻松冲过了终点。


这台电动轮椅,正是刘云峰和他的团队最新研发出来的。为了确保安全可靠,他们做了几百次侧翻摔倒测试,设计上也尽量简单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