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厦门湖里打造升级“15分钟养老服务圈”


  金山街道金林社区助老员刘露霞主要负责社区助老服务工作。她为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档案,积极链接周边资源,提供入户探访、紧急救援等服务,及时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湖里区对社区助老员实行双重管理,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派出、进行业务培训,由社区负责统筹安排、街道开展绩效考评、区民政局加强业务指导。此外,社区还负责督促运营单位加强助老员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助老员在统筹资源、加强供需对接等方面的作用。


  禾山街道禾山社区是厦门市首批信息化助老试点社区。据该社区居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助老员的日常工作安排以社区为主,承担社区公益性为老服务角色。工作中,他们认真落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融合联动工作机制,将党和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关爱落实到服务当中。


  湖里区以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为契机,全面掌握辖区老年人基础信息并录入健康档案。同时,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供“服务对象下单—智慧平台派单—助老员接单上门服务—服务平台回访—服务质量整改提升”的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健全服务满意度等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殿前街道兴园社区96岁高龄老人余奶奶住在7楼,平常买菜买药都是助老员买好送上门,但是有一些需求,还得由余奶奶自己下楼处理。助老员得知情况后,一直背余奶奶上下楼。自2016年实行助老员驻点社区制度起,兴园社区将余奶奶“交棒”给助老员,每周买药一次、买菜一次,每月陪诊一次,助老员的用心服务,让余奶奶心里暖暖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子女分居的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他们需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感情上得到慰藉。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把助老员当成自己的孩子,助老员往往承担着比子女还要多的责任,在为老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09年成为福建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单位以来,湖里街道和通社区先后获得“福建省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厦门市首批‘金秋老年乐园’”等荣誉称号。该社区助老员何淑卿走访空巢老人时,发现李阿姨很少出门,不与小区其他老人打交道,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为此,何淑卿多次入户与李阿姨沟通,慢慢打开老人的心扉。现在,李阿姨经常出门去社区逛逛,与助老员聊天谈心,心情开朗了很多。


  湖里区积极链接资源,通过集体经济自助、注入慈善基金、引入民营企业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和经营模式。该区利用江头街道蔡塘社区改造学校旧校舍闲置用地,建成全市首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近100%集资入股的蔡塘金厝边养老院,有效解决了养老机构资金缺乏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