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人社公共服务
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对于达标企业不纳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主动监察范围。
围绕健全劳动关系协商、争议处理、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和纠纷预防指导,提升矛盾调处效能。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人社窗口政风行风建设,不断破解群众和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推进数字人社建设,打造数字化、便捷化、亲民化政务服务大厅。推进落实“一网通办”改革任务,优化法人和个人高频服务事项。
2023年就业基本盘稳中向好,全年新增岗位60.6万个
把稳就业作为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为引领,健全市区协同、部门联动“大就业”工作格局,“1+2+15+保障”就业促进工作体系全面提质升级。出台稳就业“18条”,集成式发布就业补贴政策。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6万个,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3.5%,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超额完成两项市政府实事项目,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1.23万人,支持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26万人。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27个、零工市场6家。
全年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5.6万人次,新增取得高级工及以上技能评价证书5.57万人次,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
建成世界技能博物馆,着力将其打造为世界技能展示中心、世界技能合作交流平台、国际青少年技能教育基地、官方文献中心。
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限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个人养老金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将93.59万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核定支付待遇1.2亿元。统筹调整相关民生保障待遇水平以及各类群体收入。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向用人单位充分授权、为人才松绑。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成25个系列职称评价办法修订。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五化发展”要求,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举办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为劳动者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近千万人次。
实施数字人社三年行动方案,完成26个“双100”高频事项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任务。出台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39条举措,发布《上海人社惠企政策服务包》,推动政策集成发布、快速查找、精准推送和免申即享。“12333”热线总服务量640万个,政务服务好评率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