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探索长者饭堂提质增效 优化中国特色养老服务

原标题:探索长者饭堂提质增效 优化中国特色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既是人民群众关切的家事,也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国事,鲜明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广州自2016年起全面推进长者饭堂建设,目前已形成体系完善、全面覆盖、走在前列的建设格局,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着力用心用情 精准满足需求

面对持续增加的老龄化趋势,广州牢牢抓住广大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诉求,从多层次、多样化维度敏锐把握老年人的“吃饭”之需,以“小切口”托举“大民生”。

一是从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向满足更广泛群体需求提升。在重点保障经济困难、失能、残疾、高龄、独居等特殊老人基础上,逐步覆盖中低收入老年群体,进而吸纳普通长者、随迁老人、流动老人等一般老年人口,惠及有需求的社区各类居民,实现由兜底保障向大众共享转变。

二是从满足“吃得上”向满足“吃得好”提升。推动建立营养指导队伍,加强对长者饭堂和老年人营养指导。针对老年人饮食特点,聘请营养师研究制定食谱;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人、失能老人,提供有专业医务人员把关菜谱的定制老年病套餐和流质食物,实现由指定套餐、固定用餐等向自选配餐、康养套餐、特色用餐等转变。

三是从满足助餐需求向满足多样身心健康需求提升。分析把握居家老人“吃饭难”折射的多重社会性因素,深度挖掘老年人其他服务需求,依托颐康中心和颐康服务站的综合养老服务资源,打造居家社区“一站”式养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从满足单一用餐服务向满足周边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上门服务、医养康养等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转变。

着力高效长效 科学供给服务

广州坚持公益性定位、专业化运营、社会化参与、体系化建构、市场化运作的老年助餐服务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好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方便可及、健康持续、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一是多网点布局。按照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15-20分钟的距离半径选点,并与颐康中心、颐康服务站等设施网络相结合,织密助餐配餐服务网络,尽可能让老年人就近就餐。推动每个区打造2-5个长者饭堂示范点,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目前已建长者饭堂1000多家,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2023年就餐人数提高到老年人口总数的5%以上。

二是多渠道筹资。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出一点、集体添一点、志愿助一点”的办法,强化多元资金保障。建立三类市级财政补贴,政府每年安排资金对老年人就餐、送餐和长者饭堂运营给予补贴。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集体经济收入兴办长者饭堂。推动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支持长者饭堂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入智能设备,建立全市统一的为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老年人刷卡、刷脸就餐和线上资金结算,降低采购、人力等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