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四个岗位“抢”一个人!明知养老产业前景可期,求职大学生为何仍纠结

实际上,比起“招人难”,让不少养老机构和企业更烦恼的问题是:近些年,不少大学毕业生是迫于眼前的就业压力“屈就”入职的,将进入养老行业作为职场的“跳板”,他们在从业短短一年或几年后,就离开了。

“比‘招人难’更难的是,如何把人留住。”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如是说。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也告诉记者,眼下,养老行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为四五十岁,整个行业迫切需要年轻血液加入,提升全行业的管理水平。

《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养老服务业人才被列入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目前,行业最需要管理人才、专技人才及专业化护理人才。

以康复、护理等养老“刚需”领域来看,当前同样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上海杉达学院康复专业主任瞿强坦言,该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首选医疗行业,因为学生觉得“披上白大褂,更有职业成就感”。每年,只有少部分学生去往养老机构、护理院等。

他的学生里,有一名学生的选择就很有代表性。这名学生同时拿到了一家社区医疗机构和一个民营高端养老机构的录用通知,即便后者开出更高的薪资,学生仍然选择了前者。

瞿强分析,除了职业成就感,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让不少毕业生对养老行业望而却步。“就拿康复治疗师来说,在很多养老机构,年轻人入职后,包括未来的晋升渠道、专业发展等,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路径或制度。”

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副主任岳立萍也有同感。她直言,即便年轻人有心进入养老行业,但现实情况是,既“看不清”职业发展,也“够不到”可及的规划。以护理专业来看,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很多,就业方向覆盖全市的一二三级医院。在医院,护士可以考证、晋升、评职称,职业规划非常清晰,职业成就感、荣誉感也比较强烈。对比来看,养老行业暂时还没有明确落地的具体政策,从业轨迹、职业画像也不如医疗行业。“从可行性来看,行业和社会应该先让年轻人看到可信、可靠的职业未来。”

吸引更多年轻人,校企还能做什么

对于个人晋升、职业发展等年轻人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养老行业的管理层是如何考量的?有没有破解行业人才缺口的新方案?在采访中,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在顶层设计层面,已通过优化培养体系、建立更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增强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归属感。徐启华介绍,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如今已能参评副高级职称。

福寿康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为吸引应届生,公司开设了实习生项目及管培生项目。通过轮岗各个核心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去年,公司招了十多名管培生、四十多名实习生,目前仅个别离任,绝大多数新进人员对公司的安排较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