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鄂尔多斯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构筑“幸福养老”新高地,打造四种养老模式提升幸福感安全感,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原居安老”服务模式。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智慧养老平台,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通过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建上门服务专业团队等方式,提供以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及上门照护等“六助一护”为主的暖城暖心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2023年累计服务老年人超过11万人。
——“智数享老”服务模式。建成市级监管、旗区调度、街道社区响应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转型扩大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以网络化融合实现养老服务均衡普惠,以智能化创新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以多元化供给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2023年累计生成服务工单110余万条次。
——“医康健老”服务模式。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或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等方式推动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到100%,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6%。同时,积极推动医康养融合向居家社区延伸,推动将养老与卫生服务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签约合作,2023年建成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试点社区10个。
——“赋能乐老”服务模式。积极推动“五社联动”助力养老服务,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配套1个社工站,赋能老年人“提素养”、“会养老”2项能力,组建志愿者、社工、服务组织3支服务团队,聚焦助餐、探访、义诊、陪伴4类服务需求,2023年直接服务老年人11万余人次。
(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居家养老,如何更安全、有品质,可谓老年人关心、家里人操心、全社会挂心,自然也是两会重点关注的议题。
2024年1月17日,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杜汇良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级管理,推动社会保险市内跨区域“同审统办”。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养老服务“双千双百”工程,打造城镇“一刻钟”就近养老服务圈,培育发展银发经济。
老有所养,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民生理想。从居家养老到“家门口养老”,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次创新探索,我们期待暖城各地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规划更多“家门口”的养老中心,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就一定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断擦亮“暖城颐养”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