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9家养老险公司一季度净亏损逾4亿,转型调整下,养老险公司路向何方?


“去年监管的文件对于养老险公司主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一部分专业养老金公司来讲,其短期健康险占的份额还不小,而监管则是引导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聚集主业。


养老险公司前路何方?

专业优势在“第三支柱”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唯一一类名称中带有“养老保险”字样的持牌金融机构,转型调整之下,养老险公司路向何方?


在周瑾看来,养老险公司转型的方向还是要根据公司自身的选择确定,无论是做年金业务还是保险业务,两个方向都各有利弊。“现在年金业务的发展到了一个存量维护为主的瓶颈期,短期不大可能有太大的突破,而养老保险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大,却也面临着跟其他寿险公司同台竞争的问题,专业化的优势并不明显。”


朱俊生表示,专业养老险公司有三大发展方向,包括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第二支柱年金受托、投资、账户管理资格,但受制于盘子基本稳定,量的扩大比较有限,未来养老险公司在这些领域主要是“如何做优”,值得探索的是“第三支柱”增量部分。


“一方面,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个人和家庭养老财富的积累,中国的短期储蓄占比也比较高,这些都为转化提供了基础。”在朱俊生看来,一些专业养老险公司已经在积极参与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业务,而养老险公司开发商业养老保险,未来将在第三支柱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扩大参与个人养老金的金融机构与产品范围,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覆盖的范围拓展至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基金产品、银行理财、储蓄存款等适合投资的金融产品。当年11月25日,在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启动实施的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开闸。



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曾表示,养老保险公司在养老金管理上,无论是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具有大类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投资优势和丰富经验,可以更好地应用到个人养老金管理上。在其看来,养老保险公司覆盖一、二、三支柱,为满足民众多样化的个人养老需求,正在不断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以及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和个人其他长期性金融产品,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的保险类产品有82款,有20余家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其中养老险公司有4家共22款产品,分别为国民养老10款,太平养老、泰康养老各5款,新华养老2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