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全面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成果。论坛上,“老老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本市将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实现“老老人”在哪里,设施就供给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老老人”是指80岁以上或失能失智老年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按现有人口结构推算,预计到“十五五”初期,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这一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为给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提供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北京今年将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枢纽,兼具供需对接、服务调度、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等多种功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普惠型、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在海淀区紫竹院街道、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开始服务老人。
为加强“老老人”的服务保障,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布局建设将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以空间换服务”的思路,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实现“老老人”在哪里,设施就供给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从试点情况来看,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均可依托这一模式,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获取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全市养老机构共收住老年人近4.5万名,其中“老老人”占绝大多数。
这是北京养老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基于北京养老服务网相关数据,近3万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网签合同,以及1000余份养老机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报告显示,目前全市共有578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10.9万张,收住老年人44938名,其中“老老人”占比达91.57%。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
根据网签合同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月平均收取总费用6611元,这包括了床位费、护理费、膳食费。其中,护理费约占总费用的1/3,具体数额因老年人失能等级等健康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