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习惯数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阶段,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将有机会推广应用于更多寻常百姓家,智慧经济将成为中国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外媒关注到,中国在努力满足老年人基础居家养老需求的同时,积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埃菲社报道称,《意见》提出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的话称,银发经济覆盖面广,但现阶段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而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针对这样一些产业短板弱项,《意见》结合供给端的发展基础,依据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的需求特征,从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康复辅助器具,到抗衰老、养老金融和老年旅游等高品质服务,再到全社会适老化改造,重点谋划了七大潜力产业。比如,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即主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复、医疗卫生等方面需求,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
外资陆续加码中国养老市场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其中养老将是获得重大利好的行业之一。”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在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性趋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养老相关产业中。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养老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多措并举,推动“智享养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去年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其中,在养老服务领域,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咨询公司埃森哲在研究报告《2024居家养老平台化生态赋能保险业新机遇》中指出,新一代银发人群代际特征明显,老龄化需求更加多元。其中,约一半60后是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对于数字化和新技术接纳程度高,且更在意生活品质,需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如何在满足老龄群体基本的生存与安全需求之上,更好地帮助其实现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成为实现“高质量养老”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