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决定》提出的涉老改革发展任务,聚焦破解当前养老服务发展中的瓶颈障碍和短板弱项,聚焦回应人民群众在养老服务中的急难愁盼,切中要害,抓住关键。高质量完成这些改革发展任务,对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意义,需要进一步细化实化贯彻落实措施,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确保全会部署的各项养老服务改革任务加快落地见效,惠及广大老年人。

一要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确保到2035年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稳定人民群众未来养老预期的重要举措。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以高龄、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内涵外延、服务标准、资格条件、供给方式等内容,有效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刚需。强化基本养老服务要素支持,统筹土地、设施、人员、资金、财政、税费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设计与科学精算,出台精准支持政策,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确保基本养老服务要素成本降低至老年人可承担、市场主体运营可持续的水平,破解当前养老服务面临的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不匹配的困境。完善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制度,施行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建立老年人能力状况动态数据库,与低收入家庭核查数据对接,综合考量老年人经济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作为老年人领取服务补贴、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制定实施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采取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照料假期、喘息服务、居家养老支持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措施,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负担,优化家庭养老环境,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二要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场景。顺应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在熟悉社区养老的传统习惯和强烈意愿,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建、老旧小区按标准补齐养老服务设施,鼓励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送上门和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强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一方面盘活存量,加大现有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改造升级力度,提高其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能力;另一方面优化增量,重点扶持发展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主的养老机构,满足不断增多的失能照护刚需。深化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坚持兜底性、普惠性发展方向,采取公建民营、公建国营、公私合营等方式,委托专业服务组织运营管理,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三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无论是基本养老服务还是非基本养老服务,凡是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能够提供的,原则上都鼓励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支持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企业集团,鼓励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平等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发展非营利性质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开展公益普惠养老服务。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自治组织的主导作用、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广泛动员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辖区内需要帮扶的老年人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性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