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制度创新。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对于70周岁以上的中重度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报销比例可达到70%-90%。2024年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达到280亿元,服务失能老人约780万人。这一制度有效缓解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成为养老金之外的重要保障。
综合补贴和护理补贴是针对特殊老年群体的专项支持。对于年满70周岁的重度残疾老人,除了基本养老金外,还可领取每月不低于50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24年全国发放残疾老人护理补贴总额约85亿元,惠及约160万重度残疾老年人。这一政策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金也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许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发放春节、中秋等节日慰问金,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24年全国企业发放退休人员节日慰问金总额超过400亿元,平均每位退休人员全年可领取慰问金约2000元。节日慰问金虽然不是固定收入,但对于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退休人员物价补贴是应对通货膨胀的动态调整机制。当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超过3%时,退休人员可获得相应的物价补贴。2024年下半年,由于通胀压力增大,全国30个省份启动了退休人员物价补贴机制,平均每人每月增加补贴约100元。这一机制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实际购买力不因物价上涨而明显下降,维护了退休生活的基本稳定。
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是创新性的养老支持方式。在全国多个城市试点的"时间银行"项目中,年龄较轻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积累服务时间,当自己年龄增大需要帮助时,可以"取出"之前存储的时间,获得相应服务。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建立时间银行系统,注册志愿者超过500万人,累计提供服务时间超过1亿小时。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社会养老成本,也促进了代际互助和社会和谐。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援助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服务。全国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对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内容包括赡养纠纷、财产继承、消费维权等。2024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超过150万件,挽回经济损失约42亿元。这一服务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保障了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养老金信托是近年来兴起的养老财富管理新方式。部分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推出专门面向老年人的养老金信托产品,投资门槛较低,收益相对稳定,并提供医疗、护理等增值服务。2024年全国养老金信托规模达到2300亿元,同比增长45%,服务老年客户约80万人。养老金信托不仅提高了养老资金的收益水平,也为老年人提供了财富传承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