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网
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至2025年,北京80%的户籍老年人将能得到就近、精准、可预期的养老服务。至2035年,基本养老服务100%覆盖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可获得优质的长期照护服务。
今天(9月24日),北京市民政局官网公示《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草案)。
至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拟实现全覆盖
专项规划设定了中期(2025年)和长期(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至2025年,覆盖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实现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80%的户籍老年人得到就近、精准、可预期的养老服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逐步推进。
至2035年,全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基本养老服务100%覆盖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可获得优质的长期照护服务,活力老年人100%可享受便捷可及的就近就地养老服务。
至2035年,全市千人养老床位数9.5张
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分类界定养老服务的属性定位,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为前提,分类界定养老服务对象。坚持养老服务的公益属性,坚持老残儿一体化综合统筹、减量发展原则,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儿童福利设施与养老机构设施整合设置、共享部分服务功能,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重占60%,2035年达到80%。提高医养结合能力,2025年医养结合覆盖率达100%。
同时,规划明确,重新界定养老床位,明确养老床位包含长期集中养老床位、短期托养床位以及家庭照护床位等“三张床”。引导区、街乡镇持续填补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以及能力空白点,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周边。
至202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5.3万张,千人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提高到7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达1200个。至203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1.6万张,千人养老床位数9.5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3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量不少于1600个。
立项建设长期照护机构,填补城市规划空白
在空间供给方面,规划提出适应超大型都市土地稀缺形势下空间利用的新要求,在明确人均占地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以人均占有养老设施面积作为新的规划指标,推进养老机构立体化发展。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分区域统筹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