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老年人口将破3亿,养老规划多打“提前量”




编者按

老年人口将破3亿,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对此未雨绸缪是负责的,也有必要。

重阳节临近,养老话题备受关注。

民政部预测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10月23日,中国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透露,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李邦华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曲线将相对平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准备的宝贵窗口期。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我们分析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我们将迎来一拨养老照护的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2018年约为2.49亿),占总人口的18.1%。

这是一个新的节点,也意味着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相对此前的五年规划,养老服务压力的突出也是“十四五”规划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看到,民政部于去年上半年就启动相应的养老服务规划编制工作,这种未雨绸缪的思路,是负责的,也是必要的。

“‘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迎来第二次强劲增长高峰,年均增长超过1200万,是‘十三五’时期的2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内外部压力变大,面临老年民生改善的福利刚性和财经增收压力的矛盾。”李志宏表示。

养老问题对整个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同时,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化,由物资保障型需求向服务型、精神文化需求转型。养老服务机构应相应地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供给。

而且,大量独生子女开始普遍承受养老负担,这也是一种过去未曾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有新的应对思维,和更大的社会养老资源的投入。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近22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民政部此前还明确提出,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这些都是一种务实的应对行动。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资源投入力度、专业化程度等的完善和提升,仍需要与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趋势赛跑。事先做好规划,多打“提前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