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力实施全省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和农村养老服务“幸福计划”,每个地级以上市的城区都建立了至少一家功能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达1.2万个,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一刻钟”服务圈;全省建有助餐配餐服务点超过1200个;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融合发展,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珠三角各市和湛江、云浮等地已建立了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目前全省在册登记农村留守老年人3.2万名,全省以县、不设区的地市为单位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对有集中供养需求且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100%落实入住供养机构。
广州市增城区首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塘镇第一家公建的具有全托养老服务的机构——新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统筹全托、助餐配餐、家政+养老、医养结合等综合功能。(通讯员供图)
据悉,目前全省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1806家。2017年起,广东持续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养老机构进行重大风险排查整治,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和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医养结合机构共272家,其中,养老机构办医疗机构180家,医疗机构办养老机构60家。全省81.5%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99.04%的医疗机构建立了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同时,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双千计划”,每年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免费培训2000名养老护理员,今年顺应疫情防控需要创新采用线上培训模式,培训人数大增,目前全省累计组织培训193期34182人。
养老护理员培训“双千计划”,养老机构床边手把手教学。(通讯员供图)
打造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广东模式”
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近年来,广东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落实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有效激发养老市场活力,养老服务业逐渐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
在全国率先采取区域统筹打包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服务,将现有机构床位改造成护理型床位,在满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盘活机构闲置床位,向社会失能、失智、高龄老人开放。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社会化改革的机构157家,参与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的企业及社会组织达83家,打造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广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