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病脾气不好、固执,又不舍得花钱,不容易相处。而且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比月嫂、育婴师低些,导致愿意干的人不多。”哈尔滨雅居养护中心负责人直言,目前在哈尔滨做养老护理员的大多不是本地人,年龄也偏大。“年轻人如果愿意照顾老人,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现状三: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门槛高
张士良每天清晨5点20分,都会准时从睡梦中醒来,狠狠地揉几下惺松的睡眼,然后起身开始给病床上的失能老人翻身、洗脸、吸痰、喂药、喂饭………四年来,他一直持续这样的作息时间。51岁的张士良来自肇州,对于养老护理工作他深有体会。“一开始觉得很简单,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就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换药、擦浴、吸痰都要很专业,有专业知识才能服务得更好。”采访中,他反复提到,这个行业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还必须有耐心和爱心,“不能只图着赚钱,不管家属在不在老人身边,都得认真干,不能偷懒,甚至要比对待自己的父母还用心、精心。说实在话,养老护理工作就是一个良心活儿。”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养老护理员面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常常需要身兼多职——保姆、护士、陪护员、心理辅导师等,还要学会沟通技巧,观察老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况。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养老护理工作除了技能的要求,也对从业者的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导致一部分人被拒之门外。
【专家支招】
护理人员紧缺,这是当前养老事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薪资待遇
省养老人才学会副秘书长崔东艳认为,要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共同入手。在她看来,应分级提高护理员的薪酬,提高其职业认可度,促进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继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将临时工变成专业技术人。“技能水平越高、护理员级别认证越高的人工资越高,自然就会有人愿意留在养老护理行业工作。”此外,她还提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地位更多还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来完善。
●政府支持,挖掘潜在就业人群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已20年之久的高晓岚建议,对家中有老人需要照护的年轻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培训,同时对在家照料老人且家庭困难的年轻人提供一定的补贴,既能为养老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又可缓解护理人员紧缺问题。
●加强智化养老,减少用人压力
“当老人在家中摔倒时,安全传感器会通知此前约定的护理人员……”北京无忧智护家庭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智慧养老设施在养老护理中发挥的作用。他认为,“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可以借助智慧养老设施来减轻护理人员短缺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