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年末谨防“养老骗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保障的完善关系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不法分子针对社保养老问题设计了不少陷阱。一些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度假养老”噱头,采用高额回报为诱惑,以向老年人收取项目会员费、养老床位费、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损失。

社保类诈骗主要有如下几类:

1.谎称代办社保诈骗。不法分子谎称能以特殊条件帮助办理社保,在收到受害人巨额钱款后携款跑路。

2.发放社保补贴或办理“优惠”参保缴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以要发放社保补贴或者办理社保“优惠”转档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或者缴纳一定的手续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3.诈称社保卡出现异常实施诈骗。诈称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者在异地被刷卡,声称社保局已锁卡,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信息;或者声称为防再次被盗须办理转款手续诱使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

4.诈称个人信息被盗用办理了异地社保,社保卡涉嫌犯罪诈骗。此类诈骗往往与冒充公检法相结合。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社保卡牵涉违法犯罪案件,需要受害人配合异地公安机关调查,之后声称帮转接公安机关或者让受害人拨打指定的“异地公安机关电话”,通过电话诱使受害人配合调查,将钱款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案例一

覃大爷称几年前在广场看到某某养老服务中心的宣传单,实地考察后和该养老中心签订合同。根据合同规定,他得先预存养老金,合同到期后,如果老人未到养老中心居住或者消费,预存的养老金可全额退回;如有消费,则扣除已消费的金额后,再如数退还。覃大爷说,签订合同成为VIP客户,除了能享受房价优惠、优先入住等服务,养老中心还会赠送补贴券,他已经领了2年。2018年,第三年的补贴和5万元预存费迟迟没有到账。随后多名老人反映从2018年底开始也出现了相同情况。

案例二

吴老伯及老伴一起和一家叫河池XX金融科技的工作人员签署了一份投资养老理财项目“合同”,并能以优惠价享受“养老床位”,共投入了15万元。之后承诺的收益和床位都没有收到才发觉上当。经查该公司实际并无养老业务资质。所谓的金融项目不过是个非法敛财的骗局。

骗局套路:

1.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高额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