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知护陪诊
业务范围
合作医院
陪诊流程
区域合作
授权合作商名录
授权合作商管理办法
公司简介
知护养老
知护和伊
特色优势
业务类型
知护陪诊
知护学院
养老产业咨询服务
项目全案服务
产业咨询策划
养老产业培训服务
赴日派遣
养老护理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
养老产业运营管理
项目规划设计
养老机构连锁运营
项目开业指导
机构分布
北京通州项目
北京顺义项目
山东济南项目
山东聊城高唐项目
河北石家庄项目
山东聊城临清项目
冬月好礼
知护学院
培训业务
初级护理培训
中级护理培训
产业高级培训
定制化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
校企合作
专业共建
课程共建
实习基地
毕业生安置
国际培训
赴日培训
赴日劳务
赴日委培
赴加业务
赴澳业务
证书查询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政策速递
行业资讯
特色优势
联系我们
NEWS /
新闻中心
知护养老公司新闻
知护养老政策法规
知护养老新闻速递
技术知识
2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城市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来源:
|
作者:
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1-21
|
293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海城市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养老服务需求大、负担重。2018年末,上海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561.1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3.2%;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65.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1%,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2018年底,上海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再创新高,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62.5%,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34.7%,增加2.5个百分点,赡养压力不断增加。
上海市统计局对此开展问卷调研。《上海年鉴(2020)》将其收录其中。
一、养老机构发展服务现状
养老机构作为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照料护理服务的机构,已成为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支撑。
(一)养老机构床位数不断增长、入住率高。2018年,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12家,床位数14.42万张,内设医疗机构299家。对18家养老机构的调查显示,16家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占实际床位数80%以上。其中,13家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达到100%。公办养老机构面临“一床难求”窘境,排队等待入住现象普遍存在。
(二)养老机构的经营主体趋向多元化。走访调查的公建养老机构中大多委托第三方运营,由社会力量参与经营活动。《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出台,目的就是着力提升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养老机构的服务类型逐步多样化。调查显示,所有受访养老机构均开展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洗涤、文化娱乐服务。已开展医疗护理和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的机构占调查对象的83.3%,开展安宁疗护的机构占调查对象的50.0%。2018年,上海市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本市养老机构提供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实施方案》,部分养老机构积极向所在社区提供日托类居家上门服务。此外,部分养老机构还提供周末子女探望老人的班车服务,附近老人助餐服务等。养老机构在满足老人基本日常生活需求之外,不断丰富完善功能性。
(四)机构收费标准根据机构性质和地理位置不同有所区别。此次调研以地理位置“中心区—近郊—远郊”要素选取虹口区、闵行区、青浦区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公办养老机构人均收费水平虹口区、闵行区差异不大,在3000~5000元之间;青浦区相对较低,在1000~2000元之间。走访的民办养老机构人均收费差异较大,从3000~8000元不等。
2018年1月1日,在一家社会福利院内,一位市民正在为年迈的长辈弹奏钢琴
图片摄影 | 王溶江
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上海市大力建设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模式,整合社区内养老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社区养老机构发展迅速。2018年,上海市社区托养机构中长者照护之家共计155家,床位数4298张,比上年增加868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641家,月均服务人数2.5万人,增加0.2万人。为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大力发展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18年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80家,比上年增加80家。
(二)社区养老日均接待量大。受访的9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均接待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有5家,其中2家接待量高达250人以上。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具有面积较大,志愿服务者较多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老年群体。
(三)社区养老资源整合优势明显。社区养老服务依托当地政府和社区,不少管理人员由当地街道、居委工作人员兼任,在资源整合上优势明显。服务形式上更趋多样化,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活动、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治疗等服务普遍能够提供,上门服务(包括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短期托养和紧急救援呼叫等根据所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具体情况部分已开展实施。
(四)政策扶持力度大、创新工作亮点多。社区养老服务不同程度享受税收减免、公用事业费等优惠政策、土地供应方面、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等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方面优惠政策。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养老的典型代表,充分集合社区各类资源的优势,与当地市民驿站、示范睦邻点、当地工作室等开展合作,创新开展养老顾问点、大型文娱活动、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例如走访的古美路街道平南居邻里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目标,创新发展养老顾问点、综合为老服务点、助餐点、文体活动(高雅艺术进社区)、教学讲座类活动、便民服务、嵌入式医疗服务站等7大功能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2017年6月,上海首家内环内参照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的养老公寓在浦东开门迎客,每套间每人月缴1.8万元。图为首位签约入住者接受媒体采访
图片摄影 | 王溶江
三、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家庭发展逐渐小型化,使得传统上依靠子女养老的负担逐渐加重,同时,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增多,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一)机构及社区老人实际需求情况。
❶ 对所在养老机构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对养老机构90名入住老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入住老人对所在机构总体满意度较高,选择“较为满意”“非常满意”的占调查对象的82.3%,其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占比46.7%。对45位社区养老的老人问卷调查显示,老人对社区养老的满意度更高,达到100%,其中非常满意占42.2%。
调查显示,老人对所在养老机构或所在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建议主要集中在医疗资源需求、健身设施提供、娱乐活动组织和生活照料细节问题上。
❷ 多数老人退休金和养老金足够支付养老机构收费。受访入住老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和养老金,无单独依靠子女抚养的情况。根据市民政局资料显示,2018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人平均养老金为每月4278元。50%受访老人收入水平为3000~5000元,18.9%的受访老人在退休金和养老金之外同时有家庭成员供养,8.9%受访老人同时有财产性收入。老人在机构的支出,小于等于5000元的占受访老人的69.8%,与老人收入较为匹配。老人支出大于5000元的占比30.2%,其中大于等于10000元占比5.8%,主要集中在民办养老院。
❸ 机构卫生环境条件和生活舒适度成为选择养老机构及社区服务的主要考量因素。无论社会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卫生环境条件和生活舒适度都是老人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分别占调查对象的80.0%和75.6%。其次,机构地理位置、服务水平,医护管理水平、收费标准也是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此外,其他入住老人的整体素质、机构内餐饮情况都成为老人选择的考量因素。
❹ 政府增加投入是选择机构和社区服务的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期望。调查显示,老人选择希望政府增加投入占调查对象的74.8%,其次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占比54.1%,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占比51.1%,志愿服务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占比44.4%,服务价格合理规范透明占比42.2%。
(二)居家养老的需求现状。按照“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居家养老是基础,社会养老的主体始终在家庭。“十三五”期间,政府着力创建适老宜居的社区环境,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和家庭的无障碍改造,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❶ 居家养老老人收入基本满足支出需求。居家养老老人收入来源主要为退休金和养老金,72.2%的受访对象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8.9%的受访对象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入水平在3000~5000元占调查对象的65.3%,5000元以上32.0%。每月用于自身的支出(含食宿、交通、医疗、文娱等各方面)在1000至2000元的占调查对象的41.3%,2000~3000元的占33.3%,3000元以上占18.7%。
❷ 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成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调查显示,调查对象64%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不与子女同住),34.7%与子女同住。在理想的养老方式选择上,选择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占调查对象的37.3%,其次,与子女同住占比34.7%,接受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不与子女同住)各占比26.7%,而选择民办养老机构仅5.3%。
❸ 上门做家务成为居家养老老人的最大需求。调查显示,居家养老老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最多的是上门做家务,其次是助餐、上门服务、健康指导。已享受的社区老年服务项目主要为免费的身体检查和体检,占调查对象的48.0%;其次是节日慰问,占22.7%;32%调查对象表示从未享受到社区服务项目。
❹ 生活舒适度和收费标准成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因素。居家养老老人在选择机构养老服务时考虑多重因素,其中机构生活舒适度、收费标准、服务水平、卫生环境等成为老人选择机构的主要顾虑。机构收费标准上,45.3%的受访者接受3000~5000元的收费标准,37.3%的受访者接受1000~3000元的收费标准,14.7%的受访者能够接收5000元以上的收费标准。
❺ 居家养老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期待。居家养老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期待上,希望政府增加投入的占调查对象的89.3%,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占76.0%,服务价格合理规范透明占57.3%,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占53.3%,以街道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更加普及48.0%。另外,老人也十分关注医养结合的服务水平、距离子女的远近。
❻ 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属养老服务上付出更多。通过对15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属的调查发现,家属陪伴老人时间更长,几乎全天陪伴的占调查对象的66.7%;赡养支出上,每月2000~3000元占50%,3000元以上占50%。在养老机构的收费上3000~5000元最多被接受。在社会养老方面,最关切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政府增加投入、价格合理透明等要素。在社会养老建议上希望机构养老更加普遍,医养结合更普惠。
上一篇:
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机构暂......
下一篇:
养老产业下,该项目成“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