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江西: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为老年人创造优质晚年生活

  老有所养,牵挂着千家万户。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索建立与医养结合相适应的医保政策。1月28日,记者就如何解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老年人创造更优质的晚年生活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谢梦丽/文

  省人大代表傅春:对老旧小区电梯改造,让老年人“出得了门”

  关于养老一事,省人大代表傅春表示,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一项紧迫任务。

  为此,傅春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傅春表示,目前,很多老旧小区没有加装电梯,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外出很不方便,应对老旧小区进行电梯改造,让老年朋友“出得了门”。同时,可以在每个社区建一个托老所或者托老中心,为老年人创造交流和互助的地方。

  “加大专业才人的培养。如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抑或是在健全的政策下,鼓励专业的医护人员去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傅春告诉记者,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养老需求很大,但是调研中发现,养老服务人才总体还是少,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养老服务人才。

  此外,傅春还提议智慧养老,投入人性化、智能化的设施和产品,让即使居家养老的“三无”老人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被发现,让科技助力养老。

  省人大代表刘小辉:以奖代补激励基层创新思路发展养老事业

  在谈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时,省人大代表、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辉有感而发:“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日益凸显。破解养老难题一直是大众比较关注的事情。”

  经过调研,刘小辉发现,养老方式大致分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大部分还是居家养老。“目前,还存在养老需求很大、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比如,产业融资有瓶颈。养老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回报慢等特点,整个产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银行金融机构一般需要土地抵押才能放贷,这对于采取租赁方式发展的养老机构来说就是‘硬伤’。另外,要素保障有欠缺。养老服务项目对空间距离、人口密集度、医疗条件等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少养老机构存在用地无法满足和周边道路、水、电基础不完善等问题。还有就是人才储备有短板,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人才难找,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刘小辉感叹道。

  刘小辉建议,省里可协调金融机构,调整放贷方式,开通绿色通道,大力支持机构养老。建议省里加大对社区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基层创新思路发展养老事业。建议省里协调把闲置省属国有资产特别是老城区范围内的老旧办公场所,无偿提供出来,优先用于养老事业。并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及小区“挑空层”等各种资源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此外,还应大力支持发展家政服务职业教育,开设有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造就一支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省人大代表丁冬华:加大投入支撑居家养老服务点运转

  针对“养老”这一话题,省人大代表丁冬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丁冬华表示,随着社会高龄化、空巢化的加剧,家庭对老人的照料日趋弱化,这点目前在农村尤为突出。“虽然有的地方已筹集资金在各乡镇、村(居)兴建或改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但在提供助餐、医疗服务等方面,运转经费严重不足。”

  鉴于此,丁冬华建议,制定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根据服务老人的数量,省、市、县按照4∶4∶2的比例拨付运营经费,以支撑居家养老服务点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