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疫情给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来源:
|
作者:zhihuyanglao
|
发布时间: 2020-03-05
|
3328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桥:第一,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具有“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政治属性。要站在更高的政治站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策划。
第二,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显现中国国情特色。供给能否匹配成为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回应老年人的热切期待,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精准施策、精准服务。
第三,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要实现高端科技引领养老新生活。注重大数据分析和运用,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智能养老。
第四,新时代高质量养老服务要建立多元人才队伍和网络信息平台,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促进养老服务业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疫情当下,养老服务业不但要活下来,今后还要走得更远。您对养老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何建议?
王桥:发展养老服务业,须满足我国未来几十年不断增长的巨大的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同时扩大内需,拉动新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形式多样化,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产业化。
第一,建立健全法规法制。伴随着我国快速到来的老龄化,有关养老服务业的法律及法规受到极大挑战。在质量监督和管理方面,相关法规亟须跟进。
第二,提高养老服务层次。研究表明,大多数老人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照护服务机构,因此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要提高服务层次,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精准化照护服务。
第三,打造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是发展老龄产业的核心。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尤其是老年人更加注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
第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目前,涉老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服务人员极其缺乏。应尽快在大学、大专、中专院校设立专业学科,培养老龄产业人才队伍。
第五,建立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当前,从事居家护理、日托、全托的一线养老服务业组织严重短缺,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扶持。逐步建立起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体系。
第六,亟待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独立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減少失能老人的恐慌心理,慰藉老年人身心和谐。针对失能老人提供兜底性服务。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赵姗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