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实施仅约百日,北京的养老驿站可谓“旧貌换新颜”。
在驿站负责人看来,运营方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借助新业务一举突破“盈利难”大关,实现经营的良性循环。“随着老年人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未来驿站仅凭基础服务这张菜单来运营,可能就‘不吃香’了。”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当前,相当一部分驿站已经筹划了一些新方案,新政的出台为驿站提供了舞台,给行业注入新活力,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采访中,某驿站负责人直接为自己立下了这样的目标:今年底实现盈亏平衡。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志刚分析指出,新政出台后,各方的定位其实已经非常清晰。“政府将更多的市场化空间留给了企业,主要承担兜底保障工作。”郑志刚称,“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也可腾出精力在其他方面给予支持,更好地捋顺分工。”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政府层面将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拓展改革的细节和深度,通过对养老驿站财政支持方向的调整,让驿站可以向着更市场化、更可持续的方向优化、调整。“整体来看,驿站将更明确地定位为‘养老管家’‘养老顾问’,今后,它们手中将主要握有三类资源,即:政策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如何逐渐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三类资源,更好地响应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诉求,将是驿站运营商下一步要重点发力的方向。”
郑志刚直言,其实,之前北京有一些驿站经营情况日益改善,成为了市场中的样本。同理,虽然此次政府释放了更多发展空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看驿站的运营能力等。而且,市场化产品增多后,行业竞争也会逐渐激烈,运营不佳的驿站很可能就会自动被淘汰出局,连锁化、规模化运营或将成为趋势。
此外,还有专家直言,驿站要抓住发展的机会,获得周边老年人的青睐,利用长处寻找到自己的专业化方向十分重要。在探索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掌握老年人需求,驿站还可尝试引进一些服务商、企业、院校等合作方、整合资源,从而扩大自身优势。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