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到爱上“团队作战”
对于成员郝帅来说,这次“模拟政协”比赛是他学习生涯中少有的团队活动。
以前他总爱一个人待在实验室里做科研、爱一个人刷题打学科比赛、爱一个人去学校食堂吃饭,打心底里他觉得自己更“倾向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有时“有些排斥与社会接触”。
在做提案和调研中,郝帅不得不与各行各业的人去交流,收集更多的社会声音。这个16岁的男孩,了解世界的角度增多了,“我发现自己从只接受单一信息的人,变成了一个广泛获取信息的人,学到新的东西,世界也变宽了”。
在辅导员殷卫霞看来,在这次合作调研中,除了在研究社会问题上有了很多收获,更大的改变是他们形成了一个关系融洽的小集体,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讨论问题。
郝帅的体会更为深刻。有一次他们一起熬夜写提案,晚上10点多,小组的成员都聚集在“腾讯会议”中,消息框里一个同学建议他“这一段可以删掉”,另一个同学出主意,“这个句式可以改动”“这个词表达更精准”……“我突然间理解了,原来这就是团队协作的感觉,真的挺好的”。
从2016年起,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通过社团和选修课,选拔学生代表多次到北京市政协进行全程观摩,多项模拟提案提交北京市政协大会立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社会的关注面从宏观的话题,慢慢缩小到身边的人和事上。”该校教师李杰说。在李杰的记忆中,最初学生提交了《关于在中学生中加强法治教育以提升其法治意识的建议》的提案,到近年来,有孩子关注到家庭教育的话题,提交了《关于在中小学设立家庭教育咨询室的提案》。
“孩子们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接地气了,更加脚踏实地了。”李杰说,“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在实践中让孩子做社会的‘小主人’,了解社会制度,关注社会现象,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殷卫霞的另一个身份是孩子的家长。去年女儿参加了“模拟政协”比赛后,现在爱看新闻,愿意和家长讨论国家大事。最近她跟殷卫霞说:“妈妈,在我的人生规划中,我觉得我应该去援疆、援藏。”
“孩子开始关注社会,把自己当做了社会中的一分子。”殷卫霞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