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





【环球网 记者 王晓飞】“超过70%的人群愿意购买市场化养老服务,中国人养老更倾向于在城区离子女较近的地方,或者直接采购上门养老服务。”3月3日,大家保险集团在京发布《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对于未来养老生活,消费者选择“子女或亲戚照顾”的比例很少,近七成人群希望市场化采购养老服务,还有少部分人群倾向于旅游养老。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保险产品服务供需错位问题越发突出。为更好地识别消费者新时代的保险需求,大家保险集团于2019年11-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消费者家庭需求调查。调查面向25-60岁的人群展开,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六大区域,样本广泛分布于15个省区及4个直辖市。

《报告》主要包含中国保险消费者群体画像、保险购买行为特征、家庭保险需求情况、以及家庭未来养老规划等方面内容。

保险的生命保障功能最被看中

《报告》显示,高学历、已婚已育家庭是保险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目前,消费者保险意识已经普遍提升,最为看重保险的生命风险保障功能,其次是养老金规划、财产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潜在保险用户比现有用户更看重保险在财产风险保障方面的作用。

在投保理念上,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应该“根据收入,量力购买;按照需求,有序投保”。超过四成的人群认为应投入家庭年收入的10-20%购买人身保障类保险产品。

购买保险依赖官方渠道和代理人

调查发现,收集保险信息时,消费者最信任官方渠道,优先考虑通过保险专业人士和保险公司官网、APP或微信号获取信息,然后自行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对接收到的观点予以佐证。产品性价比、公司实力、产品透明度、理赔可靠性是影响保险购买的关键因素。受访者最不喜欢高频电话推销,更希望保险代理人能结合自身实际给出定制化配置建议。

具体到购买环节,消费者最依赖官方渠道和保险代理人,其次是电商平台,银保渠道在财务相关的保险领域接受度较高,但消费者在这一渠道能接受的保障类产品有限,主要是条款简单、责任清晰的保险,比如意外险。

售后服务环节,消费者最希望通过“预约人工服务”和“自助办理”与保险公司互动。与代理人沟通仍是重要的互动方式。短信在保费提醒等环节仍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