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国家卫健委发布:阿尔茨海默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3.对中度或中重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使用1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认知、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改善精神行为症状。 4.2019 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甘露特钠胶囊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三)针对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干预 针对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干预强调以人为本。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 可促进和改善功能,促进社会活动和体力活动,增加智能刺激,减少认知问题、处理行为问题,解决家庭冲突和改善社会支持。面向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有环境治疗、感官刺激治疗、行为干预、音乐治疗、舒缓治疗、香氛治疗、认可疗法、认知刺激治疗等多种形式。面向照料者的支持性干预同等重要。制定和实施非药物干预技术时尤其应注意个体化特点。 (四)针对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的幻觉、妄想和兴奋冲动症状。抗精神病药使用应遵循“小剂量起始,根据治疗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缓慢增量,症状控制后缓慢减量至停药”的原则使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参考剂量见表 1-1)。对于高龄(通常为 85 岁以上)老人,可选择表 1-1 推荐剂量的 1/2 作为起始剂量。


图片


2.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轻度激越和焦虑。常用的药物如曲唑酮(25~100 mg)、舍曲林(25~100 mg)、西酞普兰(10~20 mg,要注意 QTc 间期)、米氮平(7.5~30 mg)等。


3.心境稳定剂:可缓解冲动和激越行为等症状。常用药物如丙戊酸钠(250~1000 mg)。


六、疾病管理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总体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在逐渐延长。阿尔茨海默病的长程管理,既需要专科医生(精神科/神经科)的指导,也需要老年科医生的支持,更需要社区卫生人员、长期照护机构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不同病期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如语言及运动康复、针对吞 咽困难的物理治疗、营养支持、排便训练等,不仅不同专业人员之间 需要很好地沟通协调,不同机构间也应该做到医疗信息共享,以便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连续服务。